創作沒有固定解法,但溫控器一定要有──謝乾乾的工作哲學

從音樂到影像,創作無處不在。謝乾乾的創作之路,並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步步在音樂與影像的交織中,不斷摸索與成長。既有音樂製作的細膩節奏,又充滿影像剪輯的視覺張力。

每一部作品的背後,都是他在創作世界中無限探索的印記。接下來,讓我們透過快問快答的方式,深入了解謝乾乾的創作哲學與日常思維。

 

創作的邏輯,從來沒有固定解法

「音樂跟影像對我來說,沒有太大區別。」謝乾乾說。

在他的創作世界裡,節奏決定剪輯,旋律影響畫面。音樂像是鋪陳故事的對白,而影像則是旋律的形狀。他不覺得自己非得選邊站,因為創作本來就該是一場沒有界線的探索。

但即便是這樣靈活切換的創作者,面對突發狀況時,還是會有動搖的時候。


對決還是共鳴?《夜市王》眼中的《黑白大廚》

拍攝進行到一半,《黑白大廚》的預告片突然釋出。

謝乾乾看著影片,心裡咯噔一下——風格接近,調性相似,這下壓力可來了。

他不是沒想過乾脆放棄,甚至認真坐下來算了一筆帳:如果現在停拍,違約金是多少?

結果發現,數字是三四千萬。

「算了,還是拍吧。」

這不是什麼壯烈的決定,而是現實擺在眼前,根本沒有退路。雖然競爭對手的出現讓他一度動搖,但既然節目已經走到這裡,也只能繼續往前。

「與其想著怎麼閃避,不如想著怎麼超越。」


觀眾還沒看到,夜市攤販已經先講完了?

壓力不只來自市場競爭,還來自夜市攤販。

錄製《夜市王》時,謝乾乾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問題:夜市攤販集體劇透。

節目還沒播,攤販們已經忍不住在自己的社群上提前公開片段,甚至直接直播自己的訪談畫面。

「最開始我們真的有點慌。」

因為原本設計好的宣傳節奏,被這股「自發性爆雷潮」打亂。但後來他仔細想想,這或許是一種另類的行銷方式。

「如果擋不住,不如順勢利用。」

就這樣,製作組乾脆不再阻止,而是讓這些攤販變成宣傳的一環。觀眾還沒看到節目,就已經在各大夜市的攤位上聽過一堆「幕後秘辛」,這反而讓人更想打開電視看看究竟在演什麼。


當靈感卡關,最好的解法是……聽朋友罵自己?



創作有時候是靈光乍現,但更多時候是「死命擠出來」。當他遇到瓶頸時,有一個很極端的解法:

「打電話給朋友,讓他們罵我。」

這些朋友完全不會給他好臉色,接起電話就是一連串毒舌轟炸:

「 你這個垃圾,你活在這世界上就是沒有用!」

 「你乾脆回家種田好了。」

「這種羞辱式打擊,有時候還真的有效。」謝乾乾笑說。

因為被罵完後,他會燃起一種「不行,我一定要做出好作品打臉他們」的執念,然後靈感就在這種報復心理中慢慢浮現。


喝水、握力器和溫控器,創作時一樣都不能少


 

每次喝水他都笑說:「人有 70% 是水做的,創作應該也差不多!」

如果真的有一條「點滴」管線能把桶裝水接到他身上,他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裝上去。

聽起來很荒謬,但對他來說,喝水就是進入狀態的儀式。

除了水,他還有一個溫控器,因為「靈感來了不能被天氣打亂。」

他受不了冷氣忽冷忽熱,所以特別買了一台精準調節溫度的設備,確保工作環境始終維持在最佳狀態,讓自己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創作。



 

最後,連握力器都派上用場了!

原本只是隨手買的,沒想到現在變成了他思考時的固定動作。當他在推敲畫面節奏或音樂結構時,手裡總是不自覺地「咔、咔、咔」地捏著,彷彿能把卡住的靈感硬擠出來。

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習慣,卻逐漸形塑了他的專屬創作模式——沒有固定的方法,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,才是最重要的。


如果給你無上限預算,你會想拍什麼作品?

他的回答出乎意料:

「不,我想買地開發新建案。」

不是拍電影、不是做音樂,而是乾脆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城市。

「如果真的有無限預算,那就不只是做影像,而是直接創造一個完整的世界。」

這個想法聽起來瘋狂,但以他的思維模式來看,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。


創作的路,還在繼續!

謝乾乾的創作,沒有固定的方向,也沒有終點。
 
 
 
 

 

Interview & Text /  Zoe

Photography / Allen

Produce & Planning & Edit / Vic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