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bone 職人專訪系列:配樂製作人盧律銘
盧律銘在配樂創作上交出許多代表作如《天黑請閉眼》、《無聲》、《返校》、《周處除三害》等,多次入圍和獲獎,前陣子更擔任總統府音樂會的音樂總監,合作者眾,新作也持續受到好評。
配樂創作受眾肯定,他自己則很喜歡相對小眾的親情喜劇《我的麻吉四個鬼》,當中有許多講述父子情感的片段,加以劇情內容可以和他的孩子分享,成為盧律銘當了父親後的許多情感投射。「插曲〈floating〉的場景是主角群漂浮在海面上,父親跟他的孩子講話的畫面,我覺得那個當下是非常舒服溫柔的、爸爸跟孩子的對話。」「雖然是鬼片,但因為它不恐怖,家裡的兒子在我工作的時候,會跑進來跟我一起看。」
「配樂是有著結構性的脈絡的,不一定要強出頭或者躲在後面、要帶著觀眾去了解電影,角色會不斷地轉換、或回到核心。假設這部電影是個事件,我會去設定這個主題的幾個聲響或者一段旋律,貫穿在這部片裡面。主題曲我則蠻喜歡放在片尾,我會希望他是這部電影裡面所有主題的彙整,或者重要的主題延伸,觀眾看到末端,可能需要重新整理、消化,那就是全部彙整成一首歌在尾聲作結。」
電影氛圍多半需要配樂的引導和掌控,盧律銘製作配樂的進程其實隨作品有著思考模式的變化,路上的代表作像是珍貴回憶也是繼續前行的強心針。拍攝第一版《小美》時盧律銘便主導配樂,後來導演黃榮昇將電影打掉重練,邀請鍾孟宏擔綱監製、重建架構,影像大肆反轉,盧律銘依舊承接了第二版的配樂工作,而他又剛好很喜歡鍾孟宏的作品,《小美》也因此陪伴他很長一段時光。「《小美》配樂的合作讓我改觀很多,用電影配樂觀點來看,其實不一定要強調音樂本身的完整性,而是該讓所有的東西都能夠串連。有首曲子請來真人樂手吹小號,反而成為太過完美的東西,可是在電影裡面不見得是好的,後來換上了原本比較沒有那麼完美的版本,卻變得比較適合。」
《返校》則給了他許多解構創新的機會。「我想要嘗試很多也許以往台灣電影沒有出現過的聲響或是樂器,也因為《小美》的例子,後來我會解構很多非常音樂性的東西,來拼湊《返校》的電影配樂概念。」
從個人戰到團體戰
盧律銘從「棋盤上的空格」出發,也是「聲子蟲」樂團吉他手,在音樂領域中扮演著製作人和樂手等各種不同的角色,樂團作品可以和團員們在練團時互相討論出來,其他時候則需要根據當下工作來判斷自己的定位。「例如擔任總統府音樂會總監時,我需要很清楚知道每個人可以做什麼,和導演討論節目的走向後,如果知道需要改變編曲,我就會找適合的編曲家,並切換自己的身分和角度,和不同的人來合作;製作《周處除三害》的配樂時,我就找時常合作的林孝親、林思妤、保卜· 巴督路共同合作,只要能放在對的位置,就節省很多時間。」
合作者眾,配樂家不論個人製作或團體戰都要精確轉換崗位,這些時候他卻最喜歡的是好好獨處,「有了孩子後很少有獨處的機會,只要有半個小時、一個小時的個人時光,我會慢慢地把工作做完;我其實很自己的時候都是很自在的。」但這也偶有例外,為了即早進入一部電影製作的時空,開拍《餘燼》之時,盧律銘直接把錄音工具全部搬到導演鍾孟宏的工作室,方便進行細節溝通,「等於直接去那邊上班,下班後就回家了。」導演希望還在剪輯時配樂就可以進到結構面去溝通,在樓上剪接完搭配聲音效果,然後就直接看,不可行就重來,也可以很直接的溝通要進行的方向。」
從聲音創作到工作環境的重塑
配樂製作依照案件需求完成,盧律銘的生活節奏則非常固定:每天早上七點多起來送小孩去上學,吃完早餐後就開始工作、下午四五點再去接小孩,早餐是他開始工作的儀式感。反差是晚上小孩睡覺後他會打開電視聽政論節目,將節目當作可以隨時結束的休息習慣。「我把政論節目當作背景聲音。有時候聽半個小時、有時候聽到睡著。」2024年這一年盧律銘除了為總統府音樂會和接踵而至的配樂創作忙碌,二子也在這年出生,他看著更忙,也有過創作空白或者混濁的時候,但創作進程更為清晰透明,能做的就順水推舟,跟著日常把工作統籌進去;配樂以聲響陳述場景,也或者和真實生活的背景音,有了更舒適的分界。
Headquarter™ 音樂工作站:收納功能增高、生活質感提升
盧律銘不久前因為搬家換了新工作室,工作室雖然不大,但減少了以往嘈雜的環境音,對於配樂工作來說已足夠。「以前我住的地方比較吵,有飛機、捷運的聲音。現在可以專心思考我要做什麼。主要還是要可以舒緩地完成工作的空間,比較知道現在自己在聽什麼、做什麼樣的聲音出來。」
工作空間他習慣盡量淨空,也因為在有限的空間裡面必須取捨,鮮少其他雜物,除了有時候會把兒子畫畫課的作品收進來以外,工作室唯一的標配是該段時間的劇本,「我陪伴一部作品一同創作的過程中工作室裡都會放劇本隨時閱讀,一定要讀懂這個角色是什麼、在做什麼。」
音樂工所需要的除了電腦、喇叭和聲音相關的基本設備,工作桌則選擇了 Wavebone的客製化產品:Headquarter 音樂工作站的黑色小桌拚接黑色大桌,也因為工作室不大,音樂工作站的出現強化了小工作室的收納功能。「工作桌會有小夾層可以收納, 我尤其是很喜歡寬敞的桌面,觸感也很舒服;以前一般桌子的大桌板可能只能在平面處放置其他物品,現在兩邊和中間層都有寬闊的置物空間,可以把雜物放到後面,不影響視線所及,這對我來說也很重要。」
Grand Gemini™ 落地式喇叭架(黑色)
另一個配件選擇重點是搭配了 Grand Gemini 落地式喇叭架:「Headquarter 音樂工作站除了可以自己選擇需要組裝的大小桌,我到店面挑選的時候,有特別注意到喇叭架。如果可以不用為了可以放喇叭委屈求全選擇比較小的桌面,這樣確實節省掉許多空間,喇叭位置和高度也能夠固定。」除了著重喇叭的聲音位置,音樂工作者因為器材多元,工作空間首要考慮線材收納,的走線槽也幫助收納線材更輕鬆,「我本來在決定買工作站前煩惱過線材到底要怎麼收,用了以後才發現走線槽的板子剛好可以放在工作站的中間,讓線材都可以不在視線內,妥善地收納到桌子的後面。使用Wavebone產品可以挑選整套完整的工作室規劃,除了美觀,也節省空間。」
撰文:菌
攝影:Backbone